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志愿者教你分垃圾打造“中国最干净音乐节”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18-05-24 16:05

 音乐节现场,志愿者引导乐迷进行垃圾分类。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摄

音乐节现场,志愿者引导乐迷进行垃圾分类。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一边喝着酒,一边看着喜爱的音乐人在台上表演,和一群趣味相投的人一起摇头晃脑,固然很惬意。但曲终人散后满地狼藉的样子似乎一点儿也不可爱。

音乐节上大家纵情狂欢,热力十足。然而,音乐节落幕后,游客丢弃的垃圾充斥着各个角落,在舞台周围的空地上,到处都能见到纸杯、酒瓶、乐队宣传资料、吃剩的食品及外包装。一阵大风吹过,空中飘散着所有能飞起来的垃圾,公园的树上、灌木及较高的植物丛中,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垃圾。

你以为只是国内音乐节这样?国外音乐节的情况似乎也并不乐观,几年前在英国卡弗舍姆泰晤士河畔举办的雷丁音乐节,让众多音乐发烧友过足了瘾,不过,狂欢过后,场地上却留下了近20吨的垃圾,主办单位大概花了两个星期才清理完随地丢弃的垃圾。

户外音乐节一定会很脏乱差、严重污染环境吗?

当然不是。因为,世界上还有一个音乐节,叫做世界上最干净的音乐节——富士音乐节。

5月18~20日,把富士音乐节打造成世界上最干净音乐节的团队,带领着核心成员来到中国2018天漠音乐节,试图与其一起见证“中国最干净的音乐节”的诞生,将其打造成为“零废弃音乐节”。

富士音乐节干净得“可爱”

富士音乐节是亚洲最大的音乐节:观众从最初的3万人发展到十几万人,已成为每年世界范围内的最重要的夏季户外摇滚音乐节。现场共有13个主舞台,而国内大型音乐节来讲,一般只有5、6个主舞台,或者更少,在富士音乐节,最大的Green Stage可以容纳4万名听众,和一个中型足球场的观众容量相当。

这么大的音乐节,是如何做到“世界最干净”的呢?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节目《晓说》里评价富士音乐节“太可怕了”,他说最震撼的是晚上12点演出结束,然后10万人退场以后,每个人都拿一个垃圾袋,把鱼骨头、矿泉水瓶子等都装好,然后大家排队去倒六种垃圾,一直到夜里两点。

关于富士音乐节的干净,歌手叶蓓在几年前就曾感叹:“富士音乐节号称全球最干净的音乐盛典,对不进行分类就把垃圾扔掉、随便丢弃白色污染物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有相应的治理措施。”

叶蓓感叹说,自己所见到的富士音乐节并不是随处可见垃圾桶,但是人们都自觉地索取垃圾袋,把吃过的餐盒和饮料或纸巾都放入自己的垃圾袋,当碰到垃圾筒的时候会有很多年轻的志愿者引导你把自己手中的垃圾袋分类倒入他们的不同垃圾桶。比如筷子和塑料放入不同垃圾桶里。所以日本的垃圾被放入他们的垃圾桶之前是已经分类好的,可以直接回收,干净的环境都令人已经不好意思随地抛弃垃圾。

“自然之友”零废弃项目负责人吴骁曾经作为环保志愿者参加过去年的富士音乐节,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音乐节的入口会有志愿者微笑着给你发袋子,3天总共发了9.8万个袋子,我和同事一起将本届音乐节的最后一个袋子发了出去,见证了这具有仪式感的一刻。当时我和同事还用中、日、英文循环宣传环保信息,告知观众这个袋子是用去年音乐节上回收来的塑料瓶制成的。”

同时,会有环保志愿者站在垃圾桶后指引大家分类。志愿者一般是不动手自己来分的,而是告诉你哪类应该投到哪个桶里。

“在国内一些大型活动中,我们也看到过一些环保志愿者在清理垃圾,但那样永远是跟在终端去补救,最理想的状况是,通过志愿者引导,带给大家环保理念和垃圾分类意识。”吴骁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晚上演出结束后,观众回到帐篷区睡觉,志愿者此时开始清理垃圾站。夜晚的环保工作不做垃圾分类,除了出于效率考虑,还有另一个原因:志愿者一定要在白天、人多的场合中进行垃圾分类,这样才能让观众看见。

日本环保机构iPledge创始人羽仁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上讲,音乐节这种场合的环境教育意义大于环保效果,毕竟志愿者三天的工作对环保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而环保理念和垃圾分类意识是可以被观众记住并带走的,然后将这些行为更广泛地传播出去。这样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影响力最大的地方,是最有效的环保教育。

除此之外,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富士音乐节的舞台大多用生物能和太阳能发电,从2011年开始,富士音乐节启动了森林保护项目,因为音乐节的消耗,森林保护一直是富士音乐节非常重视的一部分。甚至公厕里的厕纸都是去年大家用纸杯制成的。

仍需打通终端处理渠道

在日本已经开展了24年的“零废弃引导活动”在今年同中国的天漠音乐节合作,将"MTA天漠音乐节2018"打造为中国的零废弃音乐盛事为目标,有日方的7名核心员工(隶属iPledge)以及中方的8名核心员工(自然之友)、64名普通志愿者、7名口译志愿者参加,值得一提的是,两国的参与人员都是以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共同开展环保活动。

吴骁表示,“根据前期的沟通,对潜在产生的垃圾进行预判,设置了7个资源回收站,在舞台、餐饮区、露营区都有分类的指引,不同的区域分类也有所不同。”

不过由于一些原因,在现场还被要求设置一部分没有分类提示的市政垃圾桶,在吴骁看来,垃圾桶设置得越多,乱丢垃圾桶的行为就会越容易产生,因为更多的垃圾桶减少了垃圾投放的成本,可以随手制造一些垃圾。

在垃圾终端的处理上,吴骁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比如饮料瓶、金属罐、玻璃瓶还有一部分纸箱,会联系本地的废品回收机构,厨余垃圾一部分已被当地人带回家,喂鸡喂狗,当时就处理了,但更多的要到镇政府的垃圾中转站。“遗憾的是这次没有专门的厨余垃圾回收机构来做这件事。我们也想通过这次活动,把垃圾分好类,促进当地政府建立回收处置的系统。”吴骁表示。

在日本,厨余垃圾也会送往焚烧场,由于技术等原因,日本的焚烧不会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据吴骁介绍,日本焚烧一吨垃圾的成本是2000元,而中国只有60元,过滤效果可能就是防毒面具和普通口罩的区别。

在吴骁看来,“如果我们这次能在天漠音乐节周边找到厨余垃圾回收机构,在废弃物处理这方面是可以领先于日本的。虽然目前还未找到,不过至少我们现在可以保证干湿垃圾的分离,避免油脂和塑料一起焚烧。”

乐迷的配合度超乎预想

日本的富士音乐节从1998年开始,用了3年的时间,成为“世界最干净的音乐节”,在羽仁看来,天漠音乐节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可能还需要3~5年的时间。“日本的垃圾分类都做了20多年了,平常在市区内的垃圾也都会进行分类,而中国现在还刚起步,这可能是中国和日本之间最大的区别。”

羽仁还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志愿者引导垃圾分类的时候,日本民众更多的是听从,而中国民众大多会提出问题,所以需要志愿者更多的讲解。

现场活动开展情况究竟如何呢,正是午饭时间,演出还没开始,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人群聚集的餐饮一区一探究竟。一位男士端着剩食走到资源回收站,志愿者首先告诉这位男士要将剩食倒进一个红色的塑料桶内,然后引导他把筷子和塑料饭盒分别投放到不同的垃圾袋内。后面的人也都依次排好队等待志愿者的讲解和引导。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一些乐迷,“我们很乐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因为有很多垃圾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分类,但是我们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所以需要这样的活动来引导我们。”一位来自天津的乐迷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看到设置的这些资源回收站,内心里会觉得乱丢垃圾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希望可以在更多的音乐节有这样的活动,减少垃圾的产生,我们并不想看到演出结束后垃圾满地的草地或者沙漠。另外可以在城市里也做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学会垃圾分类。”一位来自北京的乐迷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羽仁表示,这是日本团队首次参与中国的音乐节,从观众互动的情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他们会在演出转场期间登上舞台,向大家介绍“零废弃之旅”的内容,底下的观众也有很多积极进行互动的,非常配合。对此,吴骁也有同感,“乐迷对于这个活动是比较配合的,乐迷素质的提升可能超乎了我们的预想。”

除此之外,为了将天漠音乐节打造成国内最干净的音乐节,主办方也下了不少功夫。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从停车场到音乐节现场的免费摆渡车,为了减少排放带来的污染,使用的都是天然气公交车和电动公交车。

吴骁也表示,在北京冬奥会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自然之友”也将尽到自己的一份力,比如天漠音乐节结束后他们会把“零废弃音乐节”的废弃物和志愿者管理经验写成报告,提交给冬奥组委供参考,形成中国自己的大型节庆活动环保经验。

责编:孙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