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上海服务”看奉贤:丰富服务内涵,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18-09-21 15:48

 

前言

2017年12月中旬,在上海市委举行的学习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明确提出,要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这充分表明,上海按照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新时代要有新使命新作为。

 9月13日,奉贤在浙江杭州举行东方美谷长三角产业联动合作交流会。来自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的200多家美丽健康产业知名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借助东方美谷这一平台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张朝登/摄 

9月13日,奉贤在浙江杭州举行东方美谷长三角产业联动合作交流会。来自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的200多家美丽健康产业知名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借助东方美谷这一平台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张朝登/摄

2018年4月24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推进大会。李强指出,打响“四大品牌”是落实国家战略、着眼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全市上下要增强行动自觉、把握主攻方向、凝聚强大合力,进一步提高“上海服务”辐射度,彰显“上海制造”美誉度,增强“上海购物”体验度,展现“上海文化”标识度,使“四大品牌”打得更响、传得更远、影响更广。

上海打响“四大品牌”以来,奉贤区充分认识到打响“四大品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围绕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构筑创新发展的战略优势。以“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建设为契机,举办世界化妆品论坛,创建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东方美谷)基地,引进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辐射力的化妆品企业,擦亮“东方美谷”产业品牌。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品质,打造产城融合的“南上海中心”区域城市品牌。加快推进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打造“贤文化”国际化的文化品牌。全力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打响生态与发展共赢的生态品牌。

《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正式发布,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响“上海服务”品牌谋划了“施工图”。打响“四大品牌”,为何以“服务”为先?

上海各界普遍认为,“上海服务”不应仅是狭义的“服务业”,它应该指向上海的核心功能,“服务”是经济中心城市的使命所在。《“上海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上海服务”内涵丰富,包括进一步增强经济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经济能级、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深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等多方面。加快提升“上海服务”能级和水平、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个城市的创新,依靠企业;而企业的创新主体则是企业家。对企业家来说,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更需要政府无微不至的服务。”上海市奉贤区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为企业家打造更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

奉贤的目标是为企业家打造更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体现“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

在产业服务上,奉贤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X+1”,即政策和服务效率比人家高一分;“X-1”,即企业发展过程中来自管理部门的阻力比人家少一分。在生态环境上,奉贤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通过百座公园等建设,让人们开门见绿、推窗见景,这里很生态。在城市建设上,奉贤聚焦“南上海中心城市”定位,构建“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的城市意象,增强城市功能,打破“千城一面”的困境,提高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

奉贤提供的服务内涵丰富,既有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带来的快捷和便利感,更可以解决“单个企业不能办、多个企业需要办”的诸多问题,“强化功能服务,并以此推动‘东方美谷’产业品牌走向城市品牌,使奉贤成为人人向往、热爱、崇尚的城市。”

现在看来,“奉贤服务”的综合效应正在加速彰显:

——“奉贤服务”,是奉贤区服务全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上海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格局中处于突出重要位置。打响“奉贤服务”品牌,提升奉贤服务能级有利于上海加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环节的整合和控制能力,加快带动周边地区融入全球经济贸易网络,实现区域协同和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奉贤落实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与水平。

——“奉贤服务”,是奉贤区增强高质量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行动。这一行动将推进服务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将有利于奉贤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摆脱传统、粗放型的发展路径,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主导、创新驱动强劲、资源环境友好、供给优质便捷的新型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和打造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市高质量服务供给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奉贤服务”,是奉贤区构筑新时代上海服务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这有利于奉贤进一步集聚国内外高端服务平台、市场、人才、品牌、主体等服务要素资源,增强全球范围要素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彰显和强化奉贤在服务全市、全国和联系全球中不可替代的核心枢纽作用,为上海新一轮发展赢得竞争主动权、构筑战略新优势。

 

发扬“店小二”精神,提供“管家式”服务

去年以来,奉贤区在系统推进“四大品牌”建设过程中,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参照国际惯例完善经济运行规则,塑造外向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复制推广自贸区等成功经验,推进奉贤综合保税区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发扬“店小二”精神,提供“管家式”服务。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投资项目审批“一张网”,实施革命性流程再造。清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成本,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收费,减少一切可以减少的审批,消除一切可以消除的环节,拆除一切可以拆除的机构。

这其中,当好初创型、科技型企业的“店小二”,很有示范借鉴意义。

2016年,奉贤区提出打造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在最新出炉的上海市所属16区综合创新能力测评研究中,奉贤区在第二组中的创新持续力得分较高。相关研究认为,创新驱动战略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动能升级。

虽然地处郊区,长久以来特别是这两年,奉贤区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一道重要课题来做。这其中,“孵化器”扮演着推动科技创新的“催化剂”角色。在奉贤的众多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奉贤科技创业中心作为全区第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去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评中获得良好,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评中获得优秀。

15年成长,奉贤科技创业中心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众创空间”三位一体的全科技孵化产业平台,聚焦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将专业技术平台、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品牌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去年招引入驻企业累计3284家,同比增长49%,新增1082家;完成税收收入10989万元,同比增长58%,增收4034万元。

——帮助年轻人放手创业。楼上楼下有不少从事生物医药的同行及上下游企业,可以随时交流活动;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定期来访,如果项目科技含量高有融资需求,中心也能帮助申请扶持资金……上海柏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合伙人于万盛庆幸自己遇上了创新创业的好地方。

柏狮生物就在位于生物科技园区的科创大楼7层,700多平方米,刚刚装修一新。公司分为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两部分,研发中心涵盖分析部、小试实验室、中试车间,已经基本完成了设备调试。从事生物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下游制剂公司提供新的研发工艺,于万盛的团队与上海有机所、复旦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都有合作,在这个去年9月才成立的公司里,有着一群和他一样的“80后”,其中4名是博士。

“我们研发的主要产品有降糖药列汀系列及列净系列产品的中间体,还有心血管类药物和众多抗肿瘤药物在研发序列。”于万盛介绍,来科创中心创业,感觉很踏实,租金物业等都很优惠,关键是这里的上下游企业很多,中心的服务资源也与我们的需求十分匹配。

对于初创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服务,更需要专业的辅导,少走弯路。上海优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富硒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公司,由于产品推广不畅,销售业绩不佳,中心派导师在宣传上为其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获得了人保局小额担保贷款。企业负责人说,“如果没有搬来孵化园,或许已经在激烈的竞争中消亡。”

此外,科创服务中心还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培育,对新入驻科技企业做好前期政策宣传引导,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项目“一对一”辅导。中心的导师曾在走访中发现,上海迪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屈建平博士是国际上生殖免疫和内分泌研究领域的专家,却不是千人计划专家,经过中心多次推荐,屈建平博士最终完成上海千人计划申请。由于农业检测研发与硬件成本高,上海启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前期投入已达3500万元,囊中羞涩的启甄在中心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了张江高新区专项发展资金1000万元等各类扶持资金,解决了初创企业捉襟见肘的困境。

去年,中心帮助推荐入驻科技企业申报市、区各类项目21项,获得张江专项扶持资金补贴的科技企业有3项、市创新基金2项,区联盟计划2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项,促进科技扶持政策落地。

——激发科技创新源头活水。在科创大楼6层,一家来自西安的企业正在实验室做生物发酵方面实验,而他们使用的设备,是上海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的。“自己的工厂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在这里不仅有匹配的设备,还有专业的教授作指导,能尽快取得我们所需要的技术成果。”

作为中小企业聚集的奉贤区,科研水平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其科技创新的瓶颈。而高校是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源头,科创中心在培育引进企业中,注重与高校相融合,推动高校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就于2013年成立并入驻中心,与奉贤、上海乃至全国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最强大脑”。“我们提供给企业的是生物技术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链,包括生物过程信息技术、菌种构建与筛选、生物过程工艺优化与放大等等。”公司项目负责人李超介绍,“很多企业技术储备不足,在他们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能针对性地给客户完整的生产工艺。”

更好地诠释服务链这个概念,上海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不仅输出技术,还提供设备。研究院专门研发了一系列基本仪器、设备和设施,最小的几十毫升,最大的有几吨重。如今,生研院的服务对象遍布全国,服务企业达30多家,推动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的创新、转化和应用,引领上海乃至中国生物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

像华东理工这样的高校资源,科创中心还有不少,包括复旦大学医疗技术研发和医学检验所,与浙大有紧密合作的上海启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之所以引进如此多高校资源,就是为了实现知识、技术和人才的‘三流合一’及其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双向交互流动。”科创中心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中心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参与为科技企业服务,积极拓展与企业、第三方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强充实创业服务力量。据介绍,去年新增中介服务机构6家,中介服务机构累计达到23家,常驻孵化园的有上海交大产学研合作促进中心、114协同创新平台、金钟法律事务所、阳光技能培训中心等4家。

——小苗壮大反哺孵化园。作为船舶自动化与电力推进关键设备和系统集成商,中车下属上海中车汉格船舶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去年纳税近3000万元,而在8年前,公司作为一个“小苗”来到科创中心的时候,只有少数几人。如今,公司不仅团队增加到50多人,还拥有了不同类型的船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工艺,与中国船级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海事局、中远航运等行业建立了项目及战略合作。

看到一株株小苗成长为大树,是科创中心的工作人员最欣慰的事。“很多好项目是需要孵化的,他们未来的创新力不可估量。”科创中心一直在完善自己的专业化孵化服务,就是需要深入帮助每一个企业,充当“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商”,既提供工商税务登记等一条龙服务,在他们遇到瓶颈时充当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的“中间人”,真正为企业嫁接资源、资金,提供服务,见证和帮助企业的成长。

多年来,科创中心通过讲座、座谈、沙龙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搭建信息互通平台,内容涉及知识产权、企业管理、科技金融、法律风险、政策解读等,旨在搭建创业者、从业者、产业链上下游交流的平台,引导科技项目彼此在交流中成长。同时,开展了为科技企业挂牌融资服务,去年成功帮助瓦硒农业科技、厚霖实业Q板挂牌等。

“我们现在不仅针对企业的需求提供服务,帮助分析其发展瓶颈,更重要的是,及时捕捉行业的前景和走势,有针对性地为企业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科创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已经在与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对接,学习、了解、掌握孵化器建设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同时借此宣传本区域发展规划,吸引更好科技企业入驻科创中心,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中心正规划建设B区,承接孵化器内现有企业中的“佼佼者”,为它们进一步产业化提供广阔空间。

如今,在科创中心这片丰沃的土壤上,孵化的企业渐渐壮大,寻求更大的发展。科大讯飞下属讯飞瑞元创始人程甦总经理说,“原来我们是只有200平方米的工作空间,进入孵化器以后,工作人员会像导师一样给我们提供实时的指导,让我们的格局更大,眼界也更宽,我们也找准了更加符合市场趋势的定位,将产品聚焦到语言软件开发上,公司也从五六人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人,去年销售额达到1亿余元。”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在市民高度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上海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上海将实施优质教育供给专项行动、建设亚洲医学中心专项行动和建设国际老年友好城市专项行动。

在这些重点民生服务领域,奉贤围绕“一流的社会建设”,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社会事业持续改善。奉贤启动新一轮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及“四院一团一部”基层学校设点布局,开展创新育人“三大工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区高考、中考质量再创历史新高、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奉贤学子在全球DI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头脑奥林匹克等国内外赛事中屡获佳绩。积极引进国妇婴、瑞金医院等高端优势医疗资源,构建完善市带区、区带镇、镇带村的医疗联合体,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开展“四季旅游”系列活动,深入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成功举办第四届区运会,55个代表团、近5万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项目设置数量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史记录。

——民生保障切实加强。奉贤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以促进青年就业为聚焦点,开展创业型城区建设工作,扶持创业组织529家,新增就业岗位3万多个。完成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险制度调整,全区受益人数达14.7万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全力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福利待遇,2017年新增1036张公办养老床位,新增108家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向每名百岁老人赠送一万元“长寿金”。扎实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开展“居改非”整治、老旧小区修缮改造等工作,住宅小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推进“四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强化双拥“两份清单”服务品牌效应,推动驻奉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更有深度。

与奉贤区2017年403.20亿元的财政总收入相对应的,是“全区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47.1%”。

这意味着,将财政收入更多用于民生实事,让群众实打实感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并为未来发展夯基固本,已经成为奉贤的主动自觉。

——基层治理不断深化。奉贤是上海的郊区,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当地推进村居党建服务站点建设,将基层党建和服务群众工作延伸到家庭、企业、街面,接地气,聚人气。奉贤坚持“党委引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常态化开展“圆梦行动”活动,切实解决政策覆盖不到的“最后一公里”民生问题。开展“千人联千户、百企联百村、结对十行业、携手奔小康”行动,全国主流媒体均在主要版面、主要时段报道,在全国范围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鼓励乡贤参与社会治理,利用社会化手段加强基层自治的能力不断提升。理顺条块关系,加强条块对接,推动职能部门事务下沉街镇,建立了集定期收集问题、定期梳理规范、定期开展“回头看”为一体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治理边界模糊问题。

——城市安全有效保障。深化“法治奉贤”“平安奉贤”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社会政治大局总体可控、持续稳定,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捧得“长安杯”,城市管理的法治化、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全区信访总体形势平稳有序。深化交通法治示范区创建活动,交通安全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全面推进“春风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2017年关闭了283家有突出安全隐患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奉贤区中小学、幼儿园里都已拥有一片“开心菜园”。神奇的现代农场将科技与自然和谐地连接起来,在丰富多彩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亲近自然,探究植物,以生态体验近距离感知生命生长历程,培养综合探究学习能力。

在日前落幕的第6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展示的22项青少年创新成果中,有2项就来自奉贤学子。近两年,奉贤区在上交会上展示了4项有创意的青少年优秀科创项目。如何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上下功夫?该区已连续3年在全区中小学生中遴选优秀的创意,进行跟踪培养,为孩子们搭建科创大舞台。

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推动综合性实践类课程,奉贤区推出“星光灿烂计划”,设立学校自主发展专项。不少学校因地制宜,开发了菜园植物种植类课程。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说,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通过搭建平台,激发创新意识。

近年来,在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中,奉贤学子多次获奖,成为科创黑马。去年,奉贤区青少年科学院推荐的“带倒计时的话筒”和“不松散鞋带的运动鞋”2个科技创新项目亮相第5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今年第6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22项青少年创新成果亮相,其中五彩水仙花和巧妙花盆2项来自奉贤学子,还连续两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举行的DI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全球总决赛上脱颖而出。2016年度上海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显示,奉贤区跨年度进步较为明显,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以优质均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看来,学生学习不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直接经验,亲身参与体验实践的场所和机会。真实的生活情景,让书本与实践的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衔接,让学生实现“完整的学习”。(文/张朝登)

责编: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