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宁波:立足新时代,努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18-09-21 15:48

 

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经济社会、城镇化飞速发展,城市边界极大拓展,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又上新台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宁波市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提出“十三五”规划目标调整建议和推进规划实施的针对性举措,以更好引领“十三五”中后期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尤其是“十三五”规划行至中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17年,宁波实现生产总值9846.9亿元,前两年年均增长7.5%;2018年上半年5037.3亿元,全年经济总量将跨越万亿“关口”。2017年,宁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5.3亿元,前两年年均增长11.24%,高出规划目标3.7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实现837.9亿元,增长11.4%。2017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7万元/人,两年累计提高3.2万元/人。2018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9.5%,超额完成规划目标要求。外贸规模创新高,自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600.1亿元,前两年年均增长10.2%。境外合作快速拓展,境外投资额达到39.1亿美元,前两年年均增长25.1%。

宁波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2017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5.4%和72.4%,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启动实施,市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2%,百兆光纤全面覆盖城市和乡村。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1。

宁波绿色发展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2017年,PM2.5年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两年累计下降19.6%,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45个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零直排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17年,宁波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为27.5立方米,比“十二五”末累计下降5.17%。

宁波大力推进共享共建。2018年上半年,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9%和98.9%。2018年上半年,每千人执业医师数提升至3.08人,每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提升至4.4张。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两年累计建成106万平方米。就业水平保持良好,调查失业率持续低于6%。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盯经济增长“双底线”目标,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今年注重发挥好发展改革部门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牵头职能,强化统筹联动,守牢增长底线,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一方面,高度重视产业投资和政府投资增速下滑问题,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完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监测网络,扶持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升业绩,争取入库。

重点领域改革凸显新成效

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宁波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全力做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市县两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均达80%以上,全市“统一受理”平台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并在浙江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域内部分审批服务事项异地受理、属地办理的“全城通办”。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稳步推进,梳理形成109项政府职能转移事项并向社会公布。

浙江省对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和“最多100天”制定了两张负面清单,对“100天”有明确的界定,宁波市“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实施方案也已正式实施,今年将实现以工业和房产类等为重点的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其中一般工业类项目审批承诺时间缩短至59天、一般房产类项目审批承诺时间缩短至95天。

宁波的资源要素配置改革稳步推进。获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首批移动金融创新试点城市、全国第二个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地区,并在全国率先整体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区,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宁波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启动3亩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发区、35个工业集聚区、特色小镇“亩均效益”评价。宁波PPP项目落地率位居全国前列,市县两级设立产业基金21支、总规模179亿元。宁波还成功获批国家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在土地分割转让、鼓励低效用地再开发、划拨用地出租管理等方面形成一批改革成果。

宁波的市场主体不断激发新活力,国企分类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属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等不断推进,竞争类国有企业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至20%。“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深化,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推行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工商登记便利化措施。2016~2017年,累计新增小微企业12.4万家;2017年底,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88家、挂牌新三板企业总数达172户。

除此之外,宁波还在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通过市场化机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环保电价政策的落实则会弥补火电企业环保设施改造的成本。接下来,宁波市发展改革委还将围绕优化能源结构,开展燃气价格改革研究;精减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环节等,减轻企业负担;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启动信用平台三期建设,落实联合奖惩机制;编制2018版信用征集目录,扩大信用信息征集范围。

 

创新驱动能力实现新提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始终将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

首先,宁波的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航天智慧科技城三大科技城加快建设,引进共建了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大智能制造研究院,浙江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吉利汽车研究院等52家创新载体。鄞州区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成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宁波的创新主体也在加速集聚。全市共有450名个人和138个团队入选“3315计划”,人才总量达到219.6万人。截至2017年,全市累计备案创新型初创企业10548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1975家。宁波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高校,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加快建设。

宁波的科技生态体系持续优化。财政科技金融资金规模快速扩大,建成了涵盖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科技银行、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信贷风险池、科技金融服务中介的多层次科技投融资体系。获批建设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链条,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分别达到23家和10家,在孵企业近2000家。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6~2017年,累计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换与产业化项目69项、带动企业投入5.46亿元,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研制出近200项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关键技术和战略产业,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79亿元。

双向开放形成新格局

2016~2017年,宁波双向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获得浙江省政府批复,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获国家批复。中国-中东欧国家“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纳入《布达佩斯纲要》,“海丝指数”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建设项目。宁波与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17年贸易额超250亿美元;与中东欧16国建立20对友好城市,贸易量居全国之首。

同时,宁波重大开放平台能级提升。杭州湾新区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梅山保税港区成为全国第六大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空港成功申报临空经济示范区。2017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636.41亿元,居全国之首。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产业园,中东欧宁波产业园等一批国别园建设加快,中捷(宁波)产业园获批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

2016~2017两年实际利用外资85.4亿美元,成为全国第九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美元的城市。“走出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6~2017年,累计新批境外企业和机构220家、约占浙江全省30%。出口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占全国比重达3.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宁波市总出口稳定在6.6%。宁波保税区、空港口岸等四大重点进口区域以及新型保税交易中心、境外采购中心等8个进口商品分销载体加快建设。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主要港口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四位。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2条,“无水港”增至15个,2016~2017年,海铁联运箱量分别同比增长47%、60%。2017年底,机场年旅客吞吐量939万人次,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3万吨。

规划指标取得新突破

善为者,规划先行。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高度重视五年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也正是在规划指引下,宁波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就宁波“十三五”规划来看,确定的30项主要指标中,绝大多数指标实现进展顺利,达到或超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宽带平均接入能力、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宁波舟山港吞吐量、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等6个一级指标和城镇化率中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空气质量中的细颗粒(PM2.5)浓度提前达到2020年规划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和空气质量中的优良天数比率接近要求。

联系“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中期的数据来看,宁波市的多项发展指标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结出累累硕果。

例如,2017年,宁波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656元和30871元,城乡居民年收入6000元以下人群全部消除。对比“十二五”后期的2014年,宁波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是44155元和24283元。而2014年该数据又高于“十一五”时期。再如,宁波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2.12:1缩小到“十二五”时期的1.82:1;而“十三五”中期的2017年,宁波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至1.8:1。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在全市范围内对“十三五”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公众在民生领域的主观感受、愿望和期待开展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0071份。调查结果显示,79.94%的人认为与两年前相比民生领域有所改善,其中40.81%的人认为有大幅改善。从未来期待看,公众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食品安全、收入、文化体育、就业等领域希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深化改革谋求新发展

改革大潮奔涌向前,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谋求更大发展。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高起点谋划推进“四大”建设,编制宁波湾区经济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以及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两大战略平台空间规划,建设梅山产业集聚区、石化开发区等“万亩空间、千亿量级”产业大平台,对生态条件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进行统筹谋划并建立完善大花园推进机制。围绕大通道建设,积极打造综合交通走廊,推进甬金铁路、甬舟铁路、栎社国际机场三期等项目建设,力争三门湾大桥年底通车。

目前,宁波正在深入实施《宁波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按节点要求推进。此外,宁波正在谋划加快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深化沪甬交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合作,宁波市发展改革委正在加快推进浙沪合作(宁波)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推进沪嘉甬铁路项目前期。宁波市还在统筹推进以象山半岛为主体的宁波南部海洋经济重大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浙江象山半岛海洋经济示范区成功获批。

发展改革系统作为宁波全市“项目争速”攻坚行动的牵头部门,会把项目作为工作着力点,切实抓好一批重大项目谋划实施,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围绕“十三五”规划中十大千亿产业的培育,宁波市发展改革委正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形成分项项目库,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将尽快修改完善并出台全市产业布局引导规划,明确区县(市)和重点功能园区鼓励招商的主导产业和不予招商产业,推行“一区多园、一园一业、一业一龙头”模式,并结合“亩产论英雄”改革确定工业项目入园用地基准门槛。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还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针对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项目资金瓶颈的问题,会想办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动力。下阶段,国家层面可能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向社会推介,宁波市将在这方面下功夫,深化研究、创新方式,规范有序推进PPP模式;并提前梳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提出解决债转股项目落地的建议和举措,解决好债务化解与政府性项目推进的矛盾,加强企业债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接下来,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将关注中美经贸摩擦的后续影响,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牌;从发展改革的角度,做好宣传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强化政策储备研究,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做好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融资贵、用工难等问题对企业影响的调研,深入分析企业亏损面的结构性变化。

此外,“十三五”能源双控目标要坚定不移执行,但宁波市目前累计能耗总量增幅已超过“十三五”控制目标,能耗保障对项目推进的制约日益凸显。发展改革部门既要降能耗,又要加快发展、加快投资,压力很重。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将抓紧排摸项目能耗缺口,平衡好项目推进顺序,强化能源运行监测,配合做好专项督查等工作。

回首来路,喜看今朝,宁波贯彻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

文/孙婷 

责编: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