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湖北来凤:壮丽七十年 小山城迎来大变化

中国发展网 2019-09-19 21:50

中国发展网讯

传说凤凰飞临,来凤因而得名。

曾经路难行、病难医、学难上……祖祖辈辈来凤人梦想变成凤凰飞出山外。

连续六届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入选首批“荆楚文旅名县”。

70年来,来凤县上下齐心协力,一届接着一届干,城乡变化翻天覆地。

出行不再难

9月15日,来凤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如火如荼。

“山沟沟里通火车,新中国成立前想都不敢想。”76岁的翔凤镇居民向国银说。

来凤地处鄂湘渝交界地,是边区物资集散地。新中国成立前,这里交通十分落后,唯百福司水码头有小木船可顺酉水抵达常德,大宗货物运输多由人力肩挑背扛。1942年,修建咸(丰)来(凤)公路,但境内车辆极少。

向国银生于鹤峰县太平镇奇观村。1954年,他带着8岁的侄儿投奔在来凤工作的哥哥。不通公路,叔侄俩两天才走到来凤县城。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代,来凤开展公路建设大会战,先后修建来(凤)鹤(峰)、来(凤)酉(阳)等33条公路,里程达418公里。但由于资金和劳力不足等原因,公路质量差、等级低。向国银回鹤峰老家,坐班车半天可到达。

1990年代,县城通往咸丰、重庆酉阳等地的公路变宽了,路面变好了。向国银再回老家,不超过3小时。

2010年至今,交通建设投入更大了。恩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黔张常铁路、宜来高速公路宣鹤段开工。来凤投资9.01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536.42公里,188个村(社区)通村主干道和1400个村民小组组级公路完成硬化,20户以上通组公路建设完成率100%,组级路硬化比例达到77.78%,全县农村公路密度达1.71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州第一、全省山区县市前列,村村通客车实现全覆盖。

“年底,黔张常铁路、宜来高速宣鹤段通车后,我要坐动车去广西南宁看读大学的孙女。春节期间让儿子开车回鹤峰,体验通往老家的高速公路。”向国银说。

信息变通畅

9月13日,中秋节,周松柏与千里之外的外孙视频通话。“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周松柏说。

70多岁的周松柏是大河镇富饶村村民,曾担任多届村支书。富饶村离集镇30公里,是大河最偏远村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来凤县仅十门交换机一台,长话、市话合用。各乡镇仅一部电话。

村村通电话、户户通喇叭,是周松柏年轻时的梦想。直到1985年底,来凤县电信局农话台也只有2台交换机,9个支局(所)各1台,共11台480门电话。人们若要联系山外亲朋好友,除了写信,就是到镇上发电报,打电话则往往要几个小时才可能接通。

1990年代,周松柏担任富饶村村支书。那一年,大河镇开通了程控电话。

进入新世纪,来凤电信建设显著加快,电信、移动、联通公司相继在各乡镇建基站。周松柏买了一部旧手机。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来凤加快光纤和网络覆盖进程。三年间,全县建成并开通使用4G基站1023座,4G信号有效覆盖率92%以上,光纤宽带通村率达100%。

“以前,人们获取信息基本靠口耳相传。现在,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瞬间知天下。”县农业银行离休职工田海成说。

70年来,来凤先后建起有线广播、无线广播、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城镇,户户通、卫星电视进入农村千家万户。

当下,来凤正在实施村村响工程。开通后,党委、政府的声音将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千家万户。

就医不再难

“以往生病靠捱,现在住院自己基本不花钱。”9月10日,说到健康扶贫的好处,漫水乡龟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彭金翠竖起大拇指。

新中国成立之初,来凤只有县卫生院一家医疗机构,群众就医多半找私人郎中。70年来,来凤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县城建成二甲综合医院,乡镇建起一甲卫生院,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网,大部分居民实现就近就医。

让贫困群众就医不再难,来凤开展健康扶贫。全县2.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县财政整合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家庭成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孤儿、重症精神病患者购买大病救助补充保险。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模式。

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即到家。来凤创新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针对辖区内常住居民,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65岁以上老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肺结核患者,0至6岁儿童,精准扶贫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为重点,通过签约,为人们提供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小病不出村。来凤开展农村医务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村卫生室场所,开展村卫生室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村卫生室和村医规范管理,让村民看病不再难。(廖亮 向相辉

责编: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