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四川: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19-12-15 12:27

李金睛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李平贵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以“三大千亿”为主的“4+5”产业体系快速发展,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抓好规划研究,筑牢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编制泸州市“十三五”创新发展规划、泸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规划、泸州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以及天然气车船产业发展、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等专项规划。二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酒城产业人才新政、“互联网+”等实施意见和方案。三是深入重大课题研究。开展产业泸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创业投资、泸县融入主城区等专题研究,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二、持续深化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攻坚行动。坚决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及《中共泸州市委关于围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牵头实施“产业升级攻坚行动”,提出19项攻坚指标、94项重点工作,筛选130个重大产业项目予以全力推进。截止目前,所有攻坚指标、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226亿元,超额完成预期任务。二是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全力推动沙茜老工业区、纳溪产业衰退区改造搬迁工作,争取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积极支持园区发展,有意识引导产业项目落户对口产业园区。目前,泸州高新区已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阳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等六个区县经开区成功列入省级开发区目录。三是抓好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积极实施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互联网+”行动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扶持计划、“双创”三年行动计划等重大工程。先后获批并启动实施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四川省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宽带乡村试点等国省级试点示范。

三、强化重点项目支撑,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点投向,高起点、严要求谋划下年度市级重点项目库。恒力集团聚脂新材料、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郎酒泸州包装基地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效应强、社会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列入重点项目库,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带动作用。二是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围绕“工业为大、工业为重、工业为先”的主题,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制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为恒力集团聚酯新材料、聚碳酸酯、华为大数据、北斗四川分中心等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三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帮助泸州老窖、四川维思达争取技术平台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国机重工西南产业园项目解决生产流动资金2000余万元,帮助泸天化改革转型脱困,协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帮助聚碳酸酯项目解决2亿元的国家专项基金参股支持。

四、突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一是持续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制定《泸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泸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年度工作计划》等,三年累计提出110条重点改革实施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分三批推广42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成果,向省全创办筛选提炼了 “泸州老窖在创新改革中逆势突围”等教材案例,得到省全创办的采纳认可。二是加强创新资源引入。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能源科技集团航天三院,就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育、项目投资等多方面进行合作。积极促成北航(泸州)研究院、北航(泸州)研究生分院、北航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基金和产业孵化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十一所产业转移合作等项目落地泸州建设。三是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酒城人才新政”,出台《泸州市人才集聚工程实施细则(试行) 》。2017年至今,市发展改革委已连续三年牵头开展产业类人才、团队评选工作,累计提出建议资助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选69名、创新平台3个、培育人才企业2个,涉及金额近300万元,把人才奖补激励政策落到实处,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集聚泸州。

责编:栾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