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人大国发院:各项经济体制需要加快调整以适应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19-12-19 18:13

中国经济导报社 中国发展网 记者杨虹报道

2019年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于泽教授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发布了《稳步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经济》的报告。于泽认为,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还是结构性、体制性因素,在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之前,经济企稳都还需要宏观政策支撑。这里面一个问题是这些结构性、体制性因素有些已经存在较长时间了,为什么会在目前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一方面,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变得更为严重,开始拖累经济增长。另一发面,也是更为根本性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矛盾发生了转变,但是各项经济体制还是在数量赶超模式下建立的,需要加快调整以适应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11月份的宏观数据全面好于市场预期。宏观经济稳定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的韧性,展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雄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在“六稳”政策持续发力下,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托底效应。同时,11月份数据变化中有一些是短期因素。这里面最重要的成因是前期“六稳”政策的时滞后果。由于政策是主要原因,2019年宏观月度数据呈现出波动率大的情形,不能简单从单月数据来过度解读,更要关注累计数据变化和市场内生动力。

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在四季度报告中指出,2020年GDP增长目标宜设在5.5%~6%。原因在于,如果继续将2020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在6%~6.5%,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来刺激短期增长。但是,目前看这三个条件或不具备或不利于中长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从保持战略定力,按照既定方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2020年增长目标设在5.5%~6%进行区间管理较为适宜。

于泽表示,在这样的导向下,稳不是简单的增速,而是能够持续提高人民获得感,经济稳为的是人民生活稳。民生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个方面是相对于2018年国内消费增速大幅放缓。这就需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人民获得感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加快补短板。

要经济平稳,需要处理好宏观“稳”和微观“活”的关系。首先,这二者并不是简单对等,并不是微观活就一定会保证宏观稳。其次,宏观稳和微观活可能存在着激励不兼容。最主要的是在宏观“稳”的导向下建立与市场微观主体相一致的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地方政府的正向激励机制。最后,宏观经济稳定是保证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核心是加快结构性调整和体制改革。这就要求宏观政策要与改革相一致。

于泽强调,这里面尤其要注意货币政策性需要在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重构。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依靠收入增长,此时简单以货币政策来调整结构往往会导致扭曲。货币政策还是要以优化经济环境为导向。未来,我国将会逐渐从收入增长为主导模式,走向价格为主导模式,更是需要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尤其要注意的是,未来需要以改革提高流动性供给渠道的透明性和效率。


责编: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