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看青岛

中国发展网 2021-01-19 11:4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尹明波、殷晓旭报道  2018年以来,青岛全面落实国家批复的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和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实施意见,发挥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区、主引擎作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19年生产总值达到11741.3亿元,与2017年相比年均增长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万美元。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高于全国、全省1.5和0.3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1%,较2017年提高5.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8%,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数两年提高4个点。

市场主体实现新突破。全市市场主体达到173.7万户,2019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分别新增31.8万户和26.8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由2017年的2039家增加到3829家。国内上市公司达到43家,较2017年新增14家。涌现出杰华生物、日日顺、聚好看等9家独角兽企业。

要素聚集形成新优势。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2万亿元。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分别达到334家、979.3亿元。集聚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2家,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92人。人才总量超过230万。

发展环境实现新提升。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4+1”发展生态。开放空间进一步扩大,上合示范区和自贸片区加快建设,外贸进出口连续3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改革攻坚走深走实,93项市级服务事项实现“秒批”,企业开办最快3小时办结。胶州湾综合保税区、即墨综合保税区获批,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等一批重大事项落地。

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青岛市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创造性地抓攻势、建平台、引项目、促投资、优环境,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有力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

——抓产业优结构。

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停产关闭450家落后化工企业。加快淘汰35吨以下燃煤锅炉,对10吨以上240台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达到天然气排放标准。全市单位GDP能耗达0.2808吨标准煤/万元,提前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16%的目标。

坚决培育新动能。印发实施《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若干意见》,制定实施超高清视频、5G等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依托卡奥斯等平台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目前已赋能15个行业,发布1000个工业赋能场景。出台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意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专业电商、无接触配送等18类新业态新模式。今年前三季度,网络销售额增长32.9%,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长25.5%,快递业务量增长27.6%。

坚决改造传统动能。加快机械加工等传统工业智能化改造,认定各领域平台8个、智能(互联)工厂33个、数字化车间81个、自动化生产线236个。培育建成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6处,前三季度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63.9%,“青岛农品”品牌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2名。

——抓企业壮实力。

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聚焦“十强”产业,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等13个产业专班,实施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顶格推进机制。轨道交通、节能环保2个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海洋交通运输等7个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省首批“雁阵形”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8个“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领航型”企业快速成长。2019年,本地营业收入过千亿行业6个、过千亿企业1家,过百亿行业43个、过百亿企业28家。全市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4.4%、9.4%和13.9%。

打造优质产业生态。加大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逐一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印发区(市)和经济功能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指导意见,每个区市重点发展3个主导产业,每个功能区发展1-3个重点产业,构建分工有序、互补发展的产业格局。

——抓投资增后劲。

狠抓“双招双引”。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工作机制,实施“双招双引”攻势,打好外资、国企、民营、平台、区域等重点领域招商攻坚战。2019年引进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10个、过亿美元项目39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今年以来,青岛市创新线上招商、在线签约等方式,前三季度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265个,引进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32个、过亿美元项目33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9个,实际使用外资35.7亿美元,占全省比重40%。实际利用内资1450.3亿元,增长12.3%。

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四个一批”抓项目,发起抓投资促项目“百日攻坚”行动,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新开工项目相当于上年度的1.9倍,在建投资项目增长51.2%。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在建项目5683个,同比增加1474个。

实施国际园区招商。出台国际招商产业园工作方案,滚动推出净地37.3平方公里,全省首宗“标准地”在莱西出让,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综合保障机制,建立园区投资项目“白名单”,成功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富士康高端封测、总投资110亿元的北汽整车制造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

——抓要素强保障。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集聚高端研发机构近50家,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加快建设。9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万米级深海水下滑翔机刷新下潜深度世界纪录。2019年发布科技转移转化成果3017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2.9%。

加快金融要素集聚。连续举办两届创投风投大会,加快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出台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创投风投“金十条”。金家岭金融集聚区加快建设,成功引进光大理财、意财基金,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76家,2019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54.3亿元,同比增长9.7%。

抢抓人才制高点。出台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成立青岛人才集团,推进市场化引才,海内外招才引智工作站达到50家,2019年新引进人才25万人,其中国家特聘专家、“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160人。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就业率增长8.6%。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抓环境促活力。

搭建平台释放开放活力。建设中日、中韩、中德等五个“国际客厅”,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自贸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6项,形成60余项创新案例,13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东北亚跨境电商中心仓和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开仓运营,今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3.4倍。上合示范区77项任务加快落实,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276列、增长8.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7.1%。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全面起势。

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改革红利。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投资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市县同权”,将239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由县级实施。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在17个政府部门设立市场配置促进处,推进政府购买法律中介机构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入选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建设创业城市激发创业动力。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构建“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方面政策支持体系。以个体户、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增势强劲,民营企业达到60.4万户,占全市企业的94.7%。培育瞪羚企业478家,跻身全国城市十强。

责编: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