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安徽:短板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假日推动消费升温

2021-07-2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讯 李应松、记者张守营日前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安徽省生产总值20576.5亿元,同比增长12.9%,快于全国的12.7%,增速居全国第7位。此外,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快于全国、位次靠前。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夏粮实现“十八连丰”,呈现出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的良好局面。其中,总产量达1699.9万吨,居全国第3位,同比增长1.7%。

工业方面,上半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两年平均增长9.4%。其中,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9%,比全部工业高20.6个百分点,占比由去年同期11.5%提高到13.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6.2%,比全部工业高10.3个百分点,占比由38.8%提高到42%。

上半年,安徽省服务业稳中有升,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两年平均增长14.3%。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安徽省统计局总统计师肖志颖表示,上半年,全省服务业支撑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提升。同时,短板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其中,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31.1%和57.9%,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18,比去年同期缩小0.04。

肖志颖指出,上半年,安徽新主体持续增加,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3.7万户,同比增长18.8%,新入库“四上”企业增长15%,其中工业企业增长39.6%。

此外,安徽省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5.5万人,同比增长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6.4%。安徽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37元,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0元,增长1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肖志颖表示,在稳定的就业下,今年以来,安徽省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恢复势头不断巩固。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支撑: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有力,疫苗接种范围不断扩大。截至7月4日,安徽省内疫苗接种已突破5000万剂次,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推动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接触性消费不断恢复。二是经济发展向好,就业扩大,居民收入增长,加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总体温和,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三是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活动不断显效,比如启动“皖美消费·乐享江淮——安徽省消费促进月暨五五购物节”,直接拉动消费127亿元。四是“五一”、端午等“假日经济”推动。“五一”期间,安徽省累计接待游客4427.7万人次,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旅游收入也恢复到九成以上。

“从上半年市场销售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肖志颖介绍:

一是市场销售逐季改善,复苏势头不断增强。上半年,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4%,两年平均增长10.9%,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比一季度前移1位。从当季看,今年一、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6%和12.1%,消费品市场在稳步回归至正常年份水平。从环比数据看,恢复态势也在不断巩固。二季度环比增长2.4%,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业态加速成长,绿色智能商品赋能消费升级。居民网购意愿不断增强,上半年,安徽省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1431.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3%。两年平均增长20.9%,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客房收入和餐费收入分别增长81.7%和40.7%。上半年,能效等级为1级、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零售额增长41.9%,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26.1%,金银珠宝类增长62.6%,包括前面提到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均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假日推动消费升温,服务消费加速恢复。居民文体娱乐消费逐步恢复。上半年,安徽省限上体育娱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13.5%。住宿餐饮业复苏态势向好。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45.1%,已恢复2019年同期的91.6%;餐饮业营业额增长60.5%,为2019年同期的1.4倍。

“上半年安徽省经济持续稳健运行,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省内经济恢复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受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盈利承压较大,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仍需努力。”肖志颖说,下一步,安徽将持续发力“双招双引”,积极培育新兴动能,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助企纾困提振信心,继续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