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字当头 择业市场出现诸多新变化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22-05-24 16:50

"招才引智"进高校 近日,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安徽大学举办“招才引智进高校”专场招聘会,来自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医疗科技等行业的2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供大学毕业生选择。图为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大学生就业中心,大学生在“招才引智进高校”专场招聘会现场咨询了解岗位信息。新华社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刷新历史纪录,毕业生就业情况备受社会关注。5月16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发挥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市场化就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着力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便利性。

此前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智联招聘围绕就业去向、就业期待、求职心态与行为、求职进展等维度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并根据调研数据发布了《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期望反映出不同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学子的就业现状,为毕业生寻找理想工作、企业寻求合适人才提供参考。

单位就业继续下降

“考博热”或正在兴起

智联招聘调研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比去年下降6.5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18.6%)、暂无具体打算的慢就业(15.9%)的比例,分别较去年提高3个和3.1个百分点。这是继去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此外,在考研热趋势下,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为9.3%,与去年的9.5%基本持平,出国继续学习的比例为1.3%,比去年低了0.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创业的比例为1.9%,比去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

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去向,2022年,硕士研究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11%,显著高于2021年的4.3%。一方面,国内博士人才仍较稀缺,薪资水平相对其他学历有明显优势,吸引更多硕士生考博;另一方面,也是硕士生暂缓就业的一个选择,“考研热”是否会逐渐渗透到“考博热”,值得关注。

毕业院校等级方面,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单位就业、自由职业、慢就业上的意愿均要高于双一流院校。而在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中,17.6%决心在国内继续学习,还有4%选择出国深造,分别高出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10.9个、3.1个百分点。可见,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愿意在本就占据优势的院校和成绩方面继续加成,用时间成本换取更大的就业竞争力。

逾半主动降低期待

国企热度继续上升

55%的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仅有27.2%的毕业生期望升高。65%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整受“求职竞争情况”影响,而分别有57.1%、49.4%的毕业生受“国内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情况”影响。可见,对经济和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大部分毕业生都有理性预期。

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为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约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的占比12.8%,高于2021年的8.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的占比44.6%,低于2021年的50.8%。无论从平均值,还是分段薪酬来看,本届毕业生降低月薪期望值都具有普遍性,这也表明毕业生愿意降低薪资要求以适应就业市场。

对于偏好的就业企业类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4.4%,高于2021年的42.5%。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17.4%,较2021年的19%继续下降。国企热、考公潮升温,民企热度降低,都折射出本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上的求稳心态加剧。此外,可能也与疫情后国企面向大学生的扩招有关。

本届毕业生中,有45.1%青睐规模为500~9999人的中型企业,并高于2021年的44%。同时,毕业生选择小微企业的人增多,2022年选择微型企业、小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分别为3.6%、34.4%,均高于2021年的1.8%、28.7%。这正是就业压力加大下的务实选择,与期望月薪下降表现一致。对小微企业来说,这是储备新生力量的好时机。随着政府持续纾困小微企业,度过疫情冲击的小微企业也将收获更多年轻人才。

2022届毕业生期望去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4.1%、8.8%,较去年降低1.3个、2.1个百分点。随着去年以来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发展放缓,招聘规模增速放缓或有所收缩,毕业生也应势调整就业期望,减少了对这两个行业的选择。其他行业选择情况与去年相比整体变化不大,值得一提的是,选择生活服务业的比例较去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达到6.3%。

对本届毕业生来说,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首要关注点,占比65%,但低于2021年的68.5%。看重“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占比38.5%,排名第二,高于2021年的34%。表示“大环境不好,稳定最重要”的占比36.2%,排名第三,高于2021年的29.8%。而看重“行业和公司前景”的占比较去年则大幅降低了11.6个百分点,仅为10.8%。这表明,毕业生开始更多地关注事业与生活的协调,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

硕士生签约率大幅下降

理工科学生签约率领先

经历了春招季,迈向6月毕业季,一些毕业生已经拿到Offer(录取通知)并完成签约。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46.7%已收获Offer,低于2021年的62.8%。其中,获得1~3个Offer的占比38.1%,低于2021年的48.9%。15.4%有求职计划的毕业生已签约,低于2021年的18.3%。与签约率相比,求职录取率的降幅更显著,从侧面反映出招聘岗位减少,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余地缩小。

从毕业生签约的单位性质看,签约民企、国企的毕业生分别占31%、30.9%,共吸纳六成以上毕业生就业,是促进就业的双主力。但与去年相比,选择民企、国企的比例分别下降12.5个、4.6个百分点。签约三资企业的毕业生较去年上升了6.5个百分点,占比为19.3%。而国家机关(10.6%)、事业单位(7.6%)的比例分别上升5.8个、4.4个百分点。

分学历看,硕士、本科、大专的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20.6%、15.3%、14.7%,依然是学历越高,签约进展越好。但与去年相比,硕士生签约比例大幅下降13.3个百分点,大专生则逆势升高4.9个百分点。

研究生扩招使得求职市场里的硕士生供给增多,而以往吸纳硕士生较多的教培等行业当前招聘收缩,加之硕士生对就业的期望仍相对较高(在2022届毕业生期望薪资下降的情况下,硕士生期望薪资仍比去年升高),多重因素使得今年硕士生签约率下降。

与此同时,以往吸纳大专生较多的商业服务等行业近两年招工规模上升,加上大专生更加务实的择业观,选择民企、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都高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因此,大专生的就业表现出更大的弹性。

分院校类型看,双一流、普通本科、专科院校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61.8%、42.8%、48%,签约率分别为32.9%、12.5%、13.3%,双一流院校优势明显,而专科院校签约率高于普通本科,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不容忽视。

从专业来看,理学、工学、医学等专业型学科就业情况较好,签约比例分别为29.5%、17.3%、15.4%,可见理工类学科岗位需求旺盛。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这些产业正是吸纳理工类人才的沃土,带动相关专业就业。而经管类、人文学科等专业签约情况排名靠后,89.5%的经管类求职毕业生目前仍未签约。

(摘编自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责编: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