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无处不在的志愿者,汇聚南粤大地爱心力量

中国发展网 2022-12-05 17:18 记者皮泽红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环顾南粤大地,志愿者随处可见。有的坚守抗疫一线,有的扎根乡间田野,还有的活跃在基层社区。“i志愿”系统显示,广东全省注册志愿者超过1625万人。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记者走访了这群可爱可敬的人,领略广东志愿者的闪亮风采,对他们表达致敬和感谢。

       支援抗疫,百万人化身志愿者

叮铃铃!深夜,广州海珠封控区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心理咨询志愿者黄海辉马上接听,“我好害怕,要是感染怎么办?”面对情绪崩溃的求助者,他先引导对方深呼吸放松下来,接着耐心安抚,帮助其摆脱恐惧。

自11月10日进驻封控区,类似的电话,黄海辉接听了上百个。他主要负责的是此次疫情新发病例最为集中的凤阳街道康鹭片区,每天处理医疗组转来的求助需求,同时跟进、回访登记在册的特殊群体。期间,有同事前来轮换,黄海辉却坚持留下来。直到康鹭片区陆续解封,他才撤离,连续服务了21天。“群众有需要的时候,尽己所能做一点贡献,义不容辞。”

黄海辉的话,道出了许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心声,更是他们踊跃投身一线的生动写照。当广东共青团招募“志愿采”疫情防控专业志愿者的通知发出后,不到24小时就有2000多位党团员报名,冲锋在前;当社区开展核酸采样缺少人手时,街坊邻居纷纷站出来,分工合作;当管控区群众急需救命药,一位位青年加入送药志愿者队伍,片刻不停地奔走在路上。汗水湿透衣背,双腿酸痛不已,他们都用“小事一桩”轻描淡写地带过。

除此之外,流调溯源、卡口值守、物资配送……每个岗位,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当中,既有青年学生、企业员工,也有机关干部、退役军人,等等。虽然年龄不同、职业各异,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奉献自己,服务社会,早日战胜疫情。

“就算有危险,我也要去帮忙。”遭遇新冠病毒冲击,人们没有被吓退,反而迎难而上。志愿者队伍里,时常出现熟悉的面孔,他们多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爱会相互传递,曾经得到暖心照顾的人,转眼就成为提供服务的志愿者。

疫情三年来,防疫志愿服务逐渐走上专业化。据了解,团省委启动省市县三级共青团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联系机制,出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规范化工作指引,制作推广疫情防控培训课程,举行大规模核酸检测、核酸采样志愿服务培训及演练等。对志愿者的选拔,首选具备专业资质的志愿服务人员,比如具备医护专业知识、心理咨询资质、紧急救援经验的专业志愿者,他们能够更加较为快速地切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并且切实发挥正向的作用。

据统计,2022年以来,截至11月30日,共有171.56万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累计时长4797.25万小时。疫情防控战场上,成千上万志愿者凝聚成一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振兴乡村,青年学子争当志愿者

不知不觉,冯静裕来到茂名公馆镇已经一年,“边学边做,忙起来都忘了时间过得这么快。”2021年11月15日,作为乡村振兴志愿者,她正式加入当地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为偏远地区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初到公馆镇,因为不熟悉情况,冯静裕内心是忐忑的。为了不辜负百姓的期待,她丝毫不敢懈怠,每天跟着队长走村串巷,调研记录每家每户的情况。接触的村民越多,冯静裕更能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能够直接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再辛苦也值得。”台风“马鞍”登陆前,她跟着工作队冒雨抢收,保住了果农的4000多斤哈密瓜。

从懵懂无知到有条不紊,乡村振兴志愿者在实践中成长,运用所学知识发光发热。在梅州蕉岭县新铺镇,志愿者叶凯文化身“推介官”,通过电商平台直播打开农产品销路,增加村民收入。在清远佛冈县龙山镇,志愿者梁宙然走访蓄滞洪区,协助开展灾后补偿工作。在河源东源县义合镇,志愿者薛思明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直播带货技能培训。

冯静裕、叶凯文、梁宙然、薛思明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均来自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目前已有5000名像他们一样真诚热血的青年大学生,扎根粤东粤西粤北开展2至3年的志愿服务,挥洒青春汗水,为广东省薄弱乡村注入青春力量。

事实上,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志愿者远不止5000名。据悉,2022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累计报名人数超两万。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共青团还联动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团委,吸引近500名省外高校毕业生加入,有效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广东共青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地域构成看,粤东、粤西、粤北户籍人数占比达88%,家乡成为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各级项目办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更好帮助志愿者提升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走出象牙塔,乡村振兴志愿者奔赴广阔天地,大展身手。

       服务基层,志愿者就在群众身边

走进广州白云岭南新世界社区,红白相间的“心手标”尤为醒目。如果向居民问起志愿服务站的位置,不少人都能指出来,“我也是志愿者,经常参加他们组织的志愿活动。”

刚刚过去的周末,随着广州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社区的常态化志愿活动随即恢复。穿上志愿者马甲,拿着扫把、垃圾袋,家长、孩子、物业工作人员分头行动,一起清理社区的卫生死角。当天气温虽然低,也没有挡住大家做志愿者的热情。“大家抢着来做志愿者”,白云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欧彩颜表示,每次一发布招募消息,名额很快就满了。

四点半课堂、流动艺术馆、志愿伴读室……居民们的选择非常多,基本每周末都有,寒暑假则更加丰富。欧彩颜介绍,为了提高活动质量,志愿服务站借助周边高校力量,保证志愿服务的延续性。“能够发挥所长,效果更好。”她举例到,广东警官学院志愿者有法学基础,适合推广反电信诈骗知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志愿者专业对口,可以辅导小学生功课。

青年志愿者来到居民身边,延伸服务触角,打通社区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这是广东共青团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优化提升行动的缩影。2021年,岭南新世界社区成为省级试点之一,用两年时间培育了近20名青年志愿者骨干。他们来自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高校团委等,筑成社区志愿服务的坚实后盾。

目前,全省22个试点社区均已建成挂牌社区志愿服务站,以全省10个社区青少年宫为阵地,打造涵盖素质培育、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职能于一体的“社会教育+志愿服务”的社区志愿服务平台。2022年上半年,累计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96支,发动社区志愿者3627人(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19场(次),服务群众超17万人(次)。

在广东这片热土,志愿服务在新征程上阔步向前。

机制上更专业,出台了社会应急力量参与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联盟,不断健全应急救援的统一调度机制,完善应急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措施,提升志愿服务参与防震减灾防灾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应对台风、洪涝灾害最要紧的时候,广东省应急救援辅助志愿者协会、佛山菠萝救援队等超770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伍、超1.79万名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投入防汛救灾工作。

服务上更贴心,组建“红小荔”青年志愿服务队,动员青年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志愿服务和正能量传播活动,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惠州龙门县,“红小荔”志愿者王克广及队员组成“田野宣讲队”,用青年的话语体系、村民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把党的声音传给基层群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新要求,广东先后出台《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关于加快建设“志愿广东” 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体制保障、法治保障、政策保障。

推进“志愿广东”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东共青团通过直属队伍建设、项目培育、赋能培训等方式,在121个县(市、区)团委成立或运营志愿者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枢纽组织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志愿服务组织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编: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