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绿色经验分享:节能减排潜力大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18-06-21 15:51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中小企业可持续能源管理体系、制冷能效、建筑能效加速器、多式联运、中国绿车榜……

日前,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围绕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节能降耗保卫蓝天”,与会人士分别从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等领域分享了各机构的节能经验。

打造绿色工业,尤其要重视中小企业挖掘节能潜力

据了解,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工业企业中的99%以上均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人员机构较为紧凑,能源管理基础普遍较弱,节能潜力有待深入挖掘。

在工业节能方面,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苏州节能管理进修学院于2016年在苏州启动可持续能源管理体系试点项目,支持中小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可持续能源管理体系是培植企业节能文化,从而获得长期节能收益的先进管理手段。苏州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朱倍芳介绍说,“主要手段包括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培训、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开展卓有成效的能源利用状况体检工作等。”

苏州节能管理进修学院院长杨诚成介绍说,“这个项目帮助电子、化纤这两个行业的六家中小企业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的可持续能源管理体系,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能源管理能力,并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实现了能效提升和用能优化。企业通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拓宽了节能思路,自主发掘节能机会,不仅节省了能源成本,还降低了排放。如果试点企业的成功经验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将对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形成有力的支撑。”

“我们在没有推行能源管理体系之前,在能源管理方面意识不是非常强。”参与试点项目的江苏盛恒化纤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峰表示,“通过能源审计,项目团队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议,并支持盛恒化纤在2016~2017年实施了4项无需投资的管理节能项目与5项合计投资628.2万元的节能技改项目,实现年节电量约306.4万kWh,年节省能源费用约214.5万元,年减少碳排放约2528吨,投资回收期约3年;其中,不需要投入资金的管理节能项目实现每年节省能源费用约12.6万元。”

据朱峰介绍,通过建立和实施可持续能源管理体系,盛恒化纤于2017年被评为苏州市“三星能效之星”企业,并当选苏州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吴江区节能标杆企业和盛泽镇节能降耗先进企业。

推广绿色建筑,完善建筑能效标准体系

据了解,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建筑行业。

“如果一栋建筑从开始就考虑到能源效率,那这座建筑能够减少50%能源消耗。”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新建筑科技和技术的发展,中国有机会从建筑早期就使用最高效的系统和技术,减少能源排放。

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牵头在东亚成立了全球公私伙伴关系——建筑能效加速器计划(BEA)。BEA旨在帮助城市推进建筑业在2030年前实现能效的加速提升,并致力于通过该项目的合作,提升项目参与城市的建筑能效行动政策,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到底什么是BEA呢?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能源项目研究分析员张默凡介绍说,“它其实就是一个让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结合起来的平台,可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支持地方政府来达到建筑能效的目标。”

张默凡表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5个合作伙伴,他们来自公司、NGO等组织,同时我们和合作伙伴共同编写了一个报告,叫做《加速建筑能效城市领导者的八项行动》,目前有28个城市和地区加入了BEA。”

在建筑节能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即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制冷能耗最大的国家,“在全球新增的制冷需求中,中国、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共占了其中一半的份额。”能源基金会(中国)中国制冷能效项目顾问洪佳玲表示,显然,在夏季减少制冷能耗是一场节能攻坚战。

对于中国来讲,这方面的减排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据了解,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HFC(氢氯烃类)排放国,也是最大的制冷产品生产国,其中70%的房间空调器和50%的制冷剂都产于中国。

在洪佳玲看来,“中国的空调产品如果是能进行制冷剂替代的话,将对全球的市场发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基于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能源基金会(中国)支持成立了基加利制冷能效——中国项目,通过制定相关的战略以及政策、修订能效标准等最大程度地提高住宅以及商用空调的减排潜力。

构建绿色交通,推动城市进行绿色交通规划

交通是节能减排最难的领域,因为它主要来自于移动源,不管是污染排放控制,还是能源效率提高,其难度都大于工业和建筑领域。

对此,世界银行高级交通专家谈桦介绍了世行的中国交通知识传播平台(TransFORM),这是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共同发起的知识交流平台,该平台旨在为中国城市提供更安全、清洁、可持续的综合交通运输解决方案,同时促进中国与国际开发合作伙伴的知识共享。

近年来,汽车排放问题日益严重、政府的各种优惠补贴政策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汽车厂商们纷纷着力于环保车的生产与改进,小排量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涌现出许多环保性能优秀的车型,因此未来汽车的清洁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各种鼓吹节能环保的名词让人眼花缭乱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对此,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每年发布的中国绿车榜项目或许可以给出好的建议。

iCET清洁交通项目高级经理康利平介绍说,iCET根据当年市场所有新车型的燃料类型、油耗、排放水平及整备质量等参数进行环境影响量化,打出绿色得分,进而评出各类年度最佳绿色车型。同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网站查询任意车型的绿色等级等相关信息。

责编: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