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供暖季聚焦天然气:供需紧平衡 民用无大碍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18-11-20 16:02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郭丁源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正式进入供暖季。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做好今年供暖季天然气保供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各有关部门、地方和企业,在天然气增产增供、管网联通、储气能力建设、调峰预案准备等方面,逐项推动任务落实,力争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总体看,今年我国天然气供需虽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但目前已落实的资源量能够足额保障民生用气的需求。”

据了解,去年冬季供应紧张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结果,包括中亚气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以及大规模增加的“煤改气”需求等。今年,相关单位早在夏季之前就已经在为供应做准备,包括与中亚气源方的沟通,加大自产能力的挖潜(如推进塔里木等重要气田的增产等),准备工作已经做在了前面,因此今年冬季天然气保供方面有保障。

“两桶油”打响冬季保供战

去年底到今年春天,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天然气出现供不应求,缺口约为50亿立方米。今年供暖季国内天然气供应自然成为关注焦点。

近期,“两桶油”先后宣布启动冬季天然气保供工作,天然气市场开始升温。尚未进入供暖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中石油”)的天然气销售量和增速双双突破历史最高限。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有关人士表示:“如今传统意义上的天然气消费淡季已不复存在,‘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将成为新常态。”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城市天然气终端销售量同比增长31%,截至9月底,中石油销售天然气总量达到12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5%。中国石化方面则透露,今年冬季天然气保供工作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石油供应国内近七成的天然气,中国石化是国内天然气的重要生产商,两家石油公司先后宣布启动冬季天然气保供工作,意味着在冬季取暖季即将来临之际,国内天然气的保供工作已正式启动。

据了解,今年1~9月,中国石油国内主力气田满负荷运转,前三季度产气超均衡进度。国内生产商品气72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2亿立方米,其中长庆、塔里木、四川、青海等四大气区,产气量占国内所有气田产量的85%以上,长庆油田产量刷新历史纪录,一些非主力油田,如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和华北油田也在大量生产天然气。作为我国石油非常规天然气的主力,西南油气田的页岩气到年底的产量,将同比增长43.5%。同期,中国石化累计供应天然气29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其中,LNG累计进口88.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59.7%。同时加快鄂尔多斯-安平-沧州管道一期工程建设,预计11月中旬投产并实现向河北供气。

今年以来,《国务院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份重磅文件相续出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密集召开天然气的保供会议,协调相关供气方和需求方,但由于国内天然气供应增长有限,进口天然气依然是保持国内天然气供应增长的重要力量。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内天然气销量1104.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479.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2%,海外进口天然气成为调峰保供的重要手段。

去冬今春的天然气短缺,也暴露出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不足,储气调峰能力欠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石油目前正在加快储气库建设,预计今年底将建成90亿立方米的储气能力。随着全国输气管道建设的加快形成,中石油将在今年首次实现“南气北上”和“北气南送”。

全力保障民生用气需求

孟玮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与各有关部门、地方和企业一起,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已落实可供资源量2635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49亿立方米;各省区市全面完成全年供气合同以及供暖季供气合同签订,资源全部分解至各地;今年新开工储气项目近100个,预计可形成储气能力约1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约35亿立方米以上;管网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南气北送新增供气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主要供气企业已基本完成储气库注气计划。

为及时应对供暖期间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从11月1日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并启动了“日调度、日报告”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每日与相关部门、地方和主要供气企业进行对接,汇总天然气供需、价格、管存罐存、进口管道气、天气、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和情况,及时指导和督促各地处置个案问题。同时,也将加强价格监测,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孟玮强调,下一步,在已落实民生用气需求量的前提下,重点还是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位,预案准备到位。

健全完善供需预测预警机制

“今年以来我国扎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从中央到地方未

雨绸缪,天然气供需平衡情况好于去年,民生用气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认为,仍要注意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需做好应急预案,压实各方责任。

刘满平表示,从前三季度天然气运行情况分析,今年供暖季天然气供需形势处于紧平衡状态,不会出现大规模气荒。据介绍,截至10月份,已落实天然气市场可供资源量2635亿立方米,比去年实际供应量增加249亿立方米。目前,主要供气企业已经基本完成储气库注气计划,气源串换、管网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南气北送新增供气能力大幅提升,达到3000万立方米/日。

“此外,冬季保供预案准备充分,政府、企业之间协调性增加,需求侧管理得到加强。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调整,将用户分等级,关键时刻按层级压减供应,签订合同等做法,都为采暖季天然气民生保供提供了有力保障。”刘满平说。

“要关注可能造成的物价上涨等民生问题。冬季供气紧张可能引发尿素、甲醇等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会加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负担,最终会传导到消费端。”刘满平认为,政府部门在做好民生保供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多种经济社会成本因素,充分考虑保供举措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

责编: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