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山东:轮胎行业两大集群构建成型 企业评价排名将分成三类

中国发展网 2019-05-22 14:41

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报道  轮胎是山东省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连续多年产量、出口量保持全国第一。山东已形成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主的半岛轮胎产业集群和以广饶、寿光为主的鲁北轮胎产业集群,两大产业集群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80%。

据了解,截止2017年底,山东省共有轮胎生产企业192家,总产能约4.6亿条,生产各种规格轮胎外胎3.46亿条,产能利用率75%。2017年,山东省生产子午线轮胎3.26亿条,占全国总产量的53.2%,其中载重汽车子午胎生产企业35家,产量7087万条,占全国总产量的54.1%;轿车轮胎生产企业28家,产量2.56亿条,占全国总产量的53.1%。轮胎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9.5亿元,利润135.8亿元;轮胎出口交货值547.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0.2%。2018年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中,山东省有23家企业上榜,其中玲珑、恒丰、赛轮、三角、兴源、双星等6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在中国轮胎工业销售收入前10强排行榜中,山东省占据6席。

总体看,山东省轮胎行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轮胎行业体量大、企业数量多、产品种类全,但与国际轮胎行业龙头企业相比,山东省轮胎企业布局分散,行业聚集程度低,企业规模偏小,高端产品少,长期的同质化低价竞争引发了高频次的贸易摩擦,出口环境恶劣。

另外,山东省轮胎企业在自有品牌宣传和营销网络建设方面投入较低,缺少品牌附加值,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底端。生产经营情况两极分化明显,骨干企业产量增长、效益提高,众多中小型轮胎企业资金链紧张,金融风险日益突出,轮胎行业处于艰难的深度调整期。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山东省轮胎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着力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益,实现轮胎行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通过综合评价、标准倒逼、政策引导,加快轮胎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轮胎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轮胎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这有助于山东省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轮胎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目前,已对全省轮胎企业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摸清企业产能规模、经营情况、人员、占地、环保、节能、出口等情况,对全省轮胎企业综合评价排名,划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发展壮大类,重点培育30-40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绿色发展要求、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推动企业聚集发展,进一步扩大山东省轮胎行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鼓励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和海外并购,提升山东省轮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B类为改造提升类,选择80-100家企业,通过加强管理、装备改造、技术迭代、产品升级等手段,提升发展质量。对无法完成转型升级的企业,推动企业产能退出和兼并重组。C类为转移退出类:针对A类和B类以外的企业,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执法约束,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能,引导和鼓励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后续还将持续推动轮胎行业技术升级,加快轮胎智能化装备发展及产业化应用,鼓励和引导A类和B类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轮胎品牌;健全标准体系,推动贯标认证,开展示范引领,提升轮胎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责编: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