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网眼看镇江 发现新亮点”走进扬中:环境变优美,教育投入多,乡村更富裕

中国发展网 2019-11-10 10:3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记者潘晓娟报道江苏省扬中市因地处扬子江中而得名,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素有“河豚之乡”、“江中明珠”的美誉。自2016年开始,扬中市提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引活水、保洁水”的“五水联治”行动方案。坚持片区治理和流域治理相结合、雨污分流和应急治理相同步,先后组织实施广宁河片区、绿柳河片区水环境整治,打造了一批治水的“样板工程”。    

“五水联治”让生活环境更美好    

在近日举办的“网眼看镇江、发现新亮点”媒体行活动中,记者来到扬中市考察当地水环境整治带来的新面貌。进入11月的深秋,暖阳洒在扬中市广宁河畔的银杏树上金光闪闪,广宁河水碧波荡漾,水面上开着紫色花朵的水生植物随风摇曳……“我家就住附近,每天我都会围着广宁河绕两圈散散步,过去这河是不讨喜的黑臭水河,现在变成了受欢迎的景观河。”王亚新老人高兴地说。    

广宁河片区整治前,片区内排水管道淤塞,环境脏乱差。经过整治,老旧小区迎来了“新生”,逢雨必涝的区域不再“看海”。栩栩如生的“广宁人家”生活场景雕塑,大气别致的“广宁人和”休闲构架,已经“安营扎寨”的草本河豚园艺雕塑,整治一新的广宁河华丽转身变为“绿色长廊”。

11

                                                      绿色长廊

“扬中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我们把‘治污水’做为城区水环境整治的‘大拇指’工程,力求‘做一片成一片,治一河美一河’,做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让百姓生活环境更美好。”扬州市水务集团董事长范选华介绍说,到2019年已累计投资约2.6亿元,基本完成了城西片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其中,城西片区治水工程以消除明珠湾水系黑臭为核心,采取片区雨污分流与排口截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河一策”专项治理。

据了解,该建设片区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80%,今年年底前将完工。城东、城南、城北三大片区治水工程采取EPC模式,正在加速推进。广宁河部分工程荣获了2018年度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和镇江市优质工程奖“金山杯”。   

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在橙、蓝、绿三种颜色组成的扬中市三环幼儿园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在玩搭积木,有的在涂鸦画画,有的玩着肥皂泡游戏……“现在家门口就有幼儿园,真是太好了”周女士感慨道。  

把空间交给孩子们,扬中市三环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游戏需要,提供了空中环形的跑道和运动空间,设计了采光与运动融为一体的屋顶滑梯,建有声光影相映的浅水喷泉,亦有快乐的沙水运动等,这些创意源自设计师和园长一遍遍的沟通、修订,该园建筑设计曾获得2018年美国建筑大师奖(ArchitectureMasterPrize)教育类建筑荣誉大奖,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幼教机构环境空间规划”专题研讨会交流经验。   

扬中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印斌介绍说,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这是扬中市委市政府对30万扬中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扬中教育对30万扬中人民的郑重承诺。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逐年增加,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配置不均衡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方案,科学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全市21所义务教育学校按规划要求实行了独立办学、均衡发展。   

十二五以来,扬中累计投入13.5亿元,加固、改扩建和新建学校(幼儿园)23所,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建设改造过程中,做到高标准定位,城乡同步实施。推进优质资源集约式发展,先后高标准建成院士风采馆、生态教育馆、创客教室、国学馆等特色场馆20个,所有基地免费向全市学生开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   

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走进扬中市新坝镇新治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精致漂亮的洋楼,院子里种着瓜果蔬菜,稻田内,收割机正是收割水稻,不时飘来一阵阵芳香,舒适美好的现代乡村生活令人向往。    

得天独厚的“大江风貌”赋予了新治村诸多生态发展的先天优势。在巩固和提升村级经济实力上,新治村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租赁性收入;完善居民小区配套设施,提高开放性收入;盘活存量资产、发展物业经济、高效农业,提高发包性收入;优化涉企服务,提高驻村企业反哺性收入。2018年,该村村级稳定性收入由2010年的140万元增至2018年的390万元,夯实了建设生态新村的基础和底气。

14

                                                            挖掘旅游资源

新冶村把地理区位优势积聚为推动发展的资源,把自然资源优美沉淀作为乡村振兴的后劲,大力挖掘旅游资源,以“四个一”开辟新农村发展的新路径。一园,即渡江文化园,以我送亲人过大江馆、扬中革命斗争发展观为核心,集红色文化体验、革命传统教育、党员法规教育和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一廊是红色长廊,清新自然,是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一馆是陈履生美术博物馆,现已正式签约,预计明年对外开放。一片,即主题文化民俗片区,满足游客文化、餐饮、住宿、休闲等活动需求。    

在改善和优化群众生活环境上,新治村每年投入不低于500万元,用于小区管理、环境综合整治、八位一体、公共设施配套、文化活动开展等。目前,生态观光型润池小区、舒适康居型华威小区、美丽宜居型永治小区已打出名片,小区绿化覆盖率均达55%以上,并分别配有污水处理中心。同时,借助“金屋顶”工程,新治村于2015年率先安装光伏发电站,已累计安装300余户,让村民在享受绿色低碳高质量生活的同时,提高家庭收入。

13

                                                 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

新治村是扬中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扬中市加快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村庄实用性规划,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做大做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统筹发展特色美食、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旅游业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改革试点,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健康运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多元化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不断激发“三农”发展内生动力。    

由镇江市委网信办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新媒体事业部与镇江市各辖市区网信办联合主办的“网眼看镇江、发现新亮点”媒体行活动是镇江市开展的“e起‘镇’能量、网络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发展网等全国20多家主流新闻网站记者、编辑,主要商业门户网站相关负责人及知名网络自媒体平台知名网友参加了此次主题活动。

责编: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