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力才是影响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开门编规划,编制凝聚民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21-03-18 11:09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成静报道  在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的全面解读《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发展改革局局长、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艳林对《规划纲要》的起草过程、基本框架和重点任务有关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据张艳林介绍,《规划纲要》共六篇、24章,围绕城市副中心的三个功能定位(即: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及2035年远景目标和2025年主要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四项重点工作。

——建设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

着力筑框架、提品质,提出建设绿色智能的城市保障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公共服务新高地、建设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等4个方面主要任务,系统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别是在交通建设领域,将建成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提升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复线,建成市域快线平谷线,整体提升通密线,实现北京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无缝换乘,建成17号线(城市副中心段)和6号线南延,M101线达到通车条件,完成东六环入地改造、京哈高速拓宽改造,推进建成一批微循环道路,打造广渠路快速公交示范走廊,优化公交线网,建成1500公里的慢行大网络。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统领,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推进碳减排、碳中和工作,基本建成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深化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抓好大运河景观提升与生态修复,实现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全线旅游通航,建设国家级植物园,基本建成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上的13个公园,建成一批主题文化公园和口袋公园,建成300公里精品绿道。

在公共服务方面,将建成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建成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北京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实现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建成投入使用,建成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完成体育场升级改造,打造一刻钟健身服务圈。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坚持创新引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激发“两区”开放发展新活力、打造营商环境副中心样板、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人才保障等6个方面主要任务。

——树立现代化治理新标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数字治理,推进安全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提出建设高效协同的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全面建设法治城区、促进人口协调发展、建设平安副中心等6个方面主要任务,努力形成城市治理新典范。

特别是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方面,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实现全域基本无违建,深度推进老城双修,建成14个家园中心,打造8个精品街区示范点,完成100个城市更新项目,推进南大街片区十八个半截胡同城市综合更新,提升老城宜居品质。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副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强化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推进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推进更大区域协同发展等3个方面主要任务,努力成为京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典范。

“在推进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协同发展方面,将深化‘四统一’协同机制,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着力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重点推进一批跨境道路建设,打通交通堵点,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优化检查站设置,便利群众快速通行。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和联合督查机制,共建生态绿洲,让两地人民共享优美生态环境。落实产业功能定位,推进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共同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聚焦养老、医疗、教育等关键民生领域,推进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向北三县延伸。”张艳林说。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开门编规划,组建了高规格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且开展了线上线下系列公众建言活动,收集调查问卷近1.8万份,公众留言6000余条,切实将社会期盼和群众智慧吸收到规划编制中。

责编:李振